当前位置:首页>>兰若茅蓬

跨越一个世纪的禅门泰斗——记民国四大高僧之虚云法师

1.jpg

编者按:

民国时期,佛门有四大高僧,分别为虚云法师、印光法师、弘一法师、太虚法师。四人之德高望重为海内外所公认,且皆以大半生之光阴操持苦修、传道布教。其功德无量,令世人传颂。

文:魏东月

虚云法师120岁这一年,似乎预知了即将到来的轮回,在他的脑海中,漫长的一生倏忽而过,那些画面如同刚刚发生:他降生之日便是鸦片战争打响之时;当他下定决心云游四海,找寻佛教真意时,天下即将改朝换代;在他传播佛法、修建庙宇、普度众生之际,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接踵而过;终于,新中国成立了,他得以回归寺庙,整理心得,为佛教的传承和发展贡献出最后一份努力。对旁人来说,120年太过漫长,然而在虚云心中,显然还有许多未竟之事……

在后人看来,虚云法师是民国四大高僧中,最年长也是最长寿的一位;他历经劫难最多,却终可全身而退,可谓种善因得善果;正因如此,他也是对佛教的复兴贡献最大的一位。

年少已知此中意

佛说,今生种种,皆是前世因果。

虚云法师还是萧古岩的时候,便与佛有缘。

他的父亲萧玉堂是州县衙的幕僚,家境殷实,却一直膝下无子。其母颜氏是个虔诚的佛教信徒,无奈之下就去了观音寺求子。说来也算奇异,颜氏次年便生下了儿子。萧玉堂年近40方才得子,自然是百般呵护,亲自教授读书写字。萧古岩天赋惊人,记忆非凡,因此父亲对他有了诸多期待。

然而萧古岩自幼就喜好佛经,心中始终存有向佛之意。他17岁那年,祖母去世,在葬礼上,一群做法事的僧人引起他的极大兴趣。也许是前世的牵绊,萧古岩彷佛有所触动,感受到自己终其一生都要追求的东西就在面前,从此他与佛结下了不解之缘。

此后,萧古岩把自己的全部精力都用到佛法的学习上,然而书籍里的知识并不能满足他对佛学的求知欲,他似乎应该放下更多的牵挂,亲自去外面的世界寻找归宿。此事引起萧玉堂的反对,二人沟通无果。萧玉堂甚至给儿子指认了一门亲事。不过,一心向佛的萧古岩即便面对诸多阻拦,也深以为这是俗世给予的历练,心中自是毫不动摇。终于,他于19岁在福建鼓山涌泉寺出家,次年依妙莲和尚受戒。从此,佛门又多了一位大师。

2.jpg

虚云法师坐禅法像 1947年摄于曹溪南华寺千佛罗汉大戒后。

奔走方知人间苦

虚云法师出家之后,勤修苦行。起初在江浙遍访佛经,遍寻古刹,先后拜访高旻寺、天童寺、天宁寺,随后巡礼四大名山;到了27岁那年,虚云法师离开鼓山,先后前往西藏、印度、斯里兰卡、缅甸等地区修行;后由缅甸回国,本意是想朝拜云南鸡足山,但因其僧侣们规定外僧不得前往,于是转投他处,在终南山结茅修行。这一走,便是数十年寒暑,数万里修行之路踩在脚下。此时,已是光绪二十七年,虚云法师已经62岁了。

这一年,虚云仍在终南山的茅棚里苦修。赤山的法忍老和尚北上来到了陕西,在翠微山结庵居住。两人成了邻居,不时交心交流,深有心得。

岁末冬至,法忍老和尚南下,随行的月霞、戒尘和复成法师三人却没有走,他们搬到了虚云居住的茅棚附近,也搭了茅棚修行。某一天,虚云法师感觉身心十分清净,拿了几个山芋洗净放到锅中之后,便打坐入定。不知不觉间,他进入了禅定的状态。这一入定闭关,居然半月有余,从年末到过了新年。月霞、戒尘和复成几位法师心中担忧,在茅棚里找到了闭眼禅坐的虚云法师。三人商议之后,用罄音唤醒了虚云。此时,锅里的山芋已经发霉坏掉了。

这半月有余的入定,是虚云法师顿悟的机缘,禅定的功夫此时已臻至化境。他曾经赋诗一首,道:“秦山雪里梦惊回,拔尽寒炉不见灰。者片冰心谁领略,阳回春信自开梅。”随后,他背起行囊,离开了钟南山。他在《虚云老和尚自述年谱》中写道,“一肩行李,又向万里无寸草处去。”

3.jpg

1953年初夏,虚云老和尚从上海赴北京参加中佛协成立大会,时值佛教盛日“浴佛节”,于广济寺主法。

在虚云法师奔走四方的日子里,他通过人世间所见所闻来参悟佛法,领会其中的道理。他既跳出红尘之外,又身在尘世间,感受着人间疾苦。

既出世、亦入世

这数十年,中法战争、八国联军、辛亥革命、北伐战争、抗日战争……战火连天,生灵涂炭,虚云法师几乎是踏着战火,走遍了华夏。每到一个地方,他都会带给受苦受难的百姓精神的洗礼和心灵的安慰,通过佛经佛法去安抚人们受伤的心灵。

有一次,虚云法师云游经过一个村庄,得知一帮土匪打算下山抢劫。他为了不让当地的村民遭殃,便找到这些土匪,给他们讲解佛法道义,传教经文,教他们向善。虚云法师尽力感化他们,他认为人们虽然身处战乱,但仍然无法跳出因果循环……终于,土匪们被虚云法师的大无畏精神所感化,就听从了虚云的劝导。

4.jpg

1936年,虚云法师在南华寺春戒期间为白狐授三皈依。

佛门自古有不杀生戒律,然而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时,虚云法师认为,佛门中人应以普渡苍生为己任。他亲自率领僧徒组成抗战救援队,上战场为士兵祈福消灾,也拯救了许多士兵的生命;他不仅以身作则节约斋食,将节省出的粮食全部作为备战之用,还四处讲经化缘,号召百姓捐钱,并将筹来钱财尽数上交。

除此之外,虚云大师还时常大开佛门,收留那些饱受战乱之苦,无地可去的贫苦百姓,免费给他们施粥。虚云大师是一个真正关心人间疾苦的人,他总是在尽自己所能去帮助一些受苦受难的人们。在那动荡的年代,虚云大师的宣教也给饱经风霜战乱之苦的人们带去了希望和心理安慰。而且,虚云法师在大是大非面前,并不单纯拘泥于清规戒律,而是将佛法与时代背景相结合,出世入世皆为得道高僧。

5.jpg

云居山僧众在虚云法师的带领下,大力开展生产自给。

6.jpg

1957年12月25日,虚云法师于云居山真如禅寺冬戒期间上殿说法。

一字箴言曰:戒

虚云法师这一生,一衲、一杖、一笠、一钟行遍天下,由自度而度人,为中国佛教做出了极大贡献。

首先,虚云法师恢复和重建了大量的寺庙,这些都是在他云游传道的时候,同时兼顾的工作。1918年,他在昆明,主持了云栖寺的修复;1929年,他回到了福州,重新修缮了鼓山寺,并整顿鼓山佛学院;1934年,初到南华的虚云法师开始了重建南华寺的工作,这一修就是十年;1944年,南华寺重建告一段落,他又担起了中兴云门的重任。

其次,虚云法师深深理解佛教的传播不能脱离它的社会属性。他积极成立佛教分会,并成为佛教协会的名誉会长,同时,他还为后世禅宗复兴而选择培养储备了大量的护法居士和弘法高僧,其门下嗣祖沙门比丘较为著名的有十余人,其中释一诚、释传印两位大德高僧先后担任中国佛教协会会长,影响深远。

7.jpg

1957年,虚云法师与云居山真如禅寺佛学研究舍全体师生合影,第一排左三为一诚长老、第三排右一为传印长老。

在现代佛教史上,可以做到艰苦修行长达百年的高僧绝无仅有。虚云法师历坐15个道场,重兴6大祖庭——他于鼓山接传曹洞宗,兼嗣临济宗,中兴云门宗,扶持法眼宗,延续沩仰宗;其法嗣信徒多达数百万之众,所以虚云法师被后世称为“一身而系五宗法脉”的禅宗泰斗,绝不夸张。

在新中国成立后,虚云法师终于停下了脚步,将忙碌大半生的心得细细梳理,著有《楞严经玄要》《法华经略疏》《圆觉经玄义》《心经释》等佛家精要,可惜俱已散佚无存。他平常教导弟子,多以诗偈代禅机,著有诗偈数百首,教导弟子们注重行持,勿尚空谈。

8.jpg

虚云法师自题像

1952年,112岁的虚云法师自书一联,记述生平:坐阅五帝四朝,不觉沧桑几度;受尽九磨十难,了知世事无常。

1959年农历九月十二日,虚云法师圆寂,世寿一百二十岁,戒腊一百零一。对从未停歇的虚云法师来说,这百年可能并不足够。

相传,他圆寂之日,写下一字箴言:戒。这个“戒”字,在贪婪者看来是戒欲,在暴躁者看来是戒嗔,在固执者看来是戒痴……世人皆有不同,但这个字却可以劝诫众生,深具佛家之大智慧。


  • 关注微信

相关文章